寰宇主系列11:進階世界觀

再談意識界

意識界有自己的一套規則,目前觀察得到以下幾個特點:

濃縮性

因為意識界是由認知所構成的,所以人們很少在乎或想到的東西,在意識界的表現就會特別薄弱。也因為這樣,在不同星球之間相距N光年的宇宙空間,在意識界會趨近於不存在。兩個星球的意識界也就因此會被接壤起來。這就是意識界的濃縮性。

也因為這個特性,人們可以透過意識界從一個星球直接步行到另一個星球去。這個方法就能拿來躍界。

平面

雖然實體界的星球是圓的。不過在意識界,世界是平的。

水陸顛倒

《王者之路》的書末有一張幽界地圖,可以看出羅沙在兩個界域的陸域和水域是顛倒的。這在司卡德利亞的意識界也有類似的狀況。

黑天白日

意識界可以依星球被分割成不同的區塊,稱為星域(下文會正式介紹)。在星域中往往能看到天空中有一顆小小白色太陽,不過在星域間的接壤地帶,太陽會不見。

特有植物

意識界會長出每個地區特有的植物——至少是類似植物的東西。

星域

不同星球的意識界有個專用的名詞,也就是星域(Subastral)。這個詞在〈祕密歷史〉中首次被霍德提到。Sub-在字根上有「次的」,「副的」意思,因為它們的形狀就跟實體界的星球一樣,只是投影在平面上。astral則是「星體」。

幽界 Shadesmar

這個詞是羅沙人用的地名,即是指稱意識界。目前,碎神們會將這個界域稱為「意識界」,但大部分的角色(包括躍界者)會將整個意識界都稱為「幽界」。(畢竟唸"Shadesmar"比唸"Cognitive Realm"順口些嘛)

《王者之路》書末的上圖,是我們目前唯一看過的意識界地圖。幽界由三海三核組成,如同上面所說的,它的形狀跟實體界的羅沙大陸一樣,只是水陸顛倒;原本是海洋的地方變成堅硬的黑曜石地面,而陸地則被珠海取代。幽界也是羅沙靈(spren)主要居住的地方,在這裡,靈會用比意識界大的型態出現,並且建構出城市與文明。

幽界的四個角落分別接壤到不同的星域。這些角落被羅沙人命名為「域 Expanse」。

在幽界中,非生命的東西會以小小的黑色珠子呈現。當接觸到這些珠子的時候,腦中就會浮現這個珠子所象徵的概念。生命體在幽界中則以浮動的火光呈現。一種已知的幽界植物會長水晶。(利芙特的靈,溫德,在意識界中就是個栽培這些水晶植物的園藝家。)

水霧域 Expanse of Vapors

水霧域是司卡德利亞的意識界,也就是《祕密歷史》的故事舞台。水霧域中,司卡德利亞的陸地會變成水霧和流體,海洋則變成堅硬的岩石,上面生長著會吐出迷霧的植物。躍界者會乘船以渡過流體的地區,不過碎神,以及在意識界逗留的死者(例如凱西爾)可以直接在這些流體上行走。

在水霧域中,實體會以霧態呈現,生命體和金屬等帶有授予的東西則會以光點存在。

碎空域 Expanse of Broken Sky

這個域的身分還不清楚。

有些人認為這個域對應的是布雷司,憎惡的大本營。因為憎惡曾被稱為「碎者(Broken one)」。而且在實體界中,羅沙和布雷司就在同一個太陽系中,按地緣關係上確實有此可能。

不過,也有些人認為碎空域代表泰爾丹,《白沙》的世界。這個世界以有著半面永晝與半面永夜;天空一分為二,似乎也說得通。

密度域 Expanse of Densities

賽耳的意識界。這個星球的兩位碎神,統御與奉獻被憎惡所殺之後,碎力被裂解,並且擠入了密度域,形成了「鐸」。受到意識界的地形影響,賽耳的魔法除了需要常見的使用意圖,更需要配合施術者與出生地之間的靈魂聯繫,以及該地區的地形等等,非常的複雜。

目前,鐸在密度域中仍然處於無主的危險狀態,呈現出巨大電漿風暴的樣子,會攻擊任何過路的人,使得賽耳變得非常難以抵達。

璨動域 Expanse of Vibrance

這個域的名字被幽界地圖的標題遮住了。同樣也還沒被證實是哪裡,不過如果假設「司卡德利亞的迷霧跟水霧域的水霧有關」,那麼這個星域可能代表納西斯,因為當地授予和色彩有關。

輓星的星域 Subastral of Threnody

我們當然還沒直接看過這裡,不過輓星的意識界跟實體界之間,有著比其他星球更強的羈絆(或者說分割得不夠乾淨)。這可能肇因於雄心跟憎惡在遠古大戰時,造成了界域的扭曲,而使界域間產生了異常緊密的互動。

輓星的死者會因為這個緣故,在死後成為幽影(shades):失去了大部分的自覺,卻又無法前往彼端,是種類似幽靈的存在。同時,它們可以摸到實體界的人類,讓接觸者萎縮死亡,也變成幽影。


星球系統

在《無垠秘典》的論文中,寰宇學者克里絲以「系統」,也就是太陽系來介紹各個碎界。這些短文前也都附上了系統的行星圖,更多的翻譯與解說,參見分類「無垠秘典系列論文」,本文只提供簡單的參考。

賽耳系統 Selish System

這個星系中唯一有人居住的星球就是賽耳(Sel/Seol)。賽耳有一個月亮,歐姆(Oem)。當地的太陽稱為麥兮(Mashe)。

司卡德利亞系統 Scadrian System

這個太陽系在存留與滅絕抵達前就已經存在,但內部的行星帶空無一物,為兩者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創造出一顆全新的星球。

眾所皆知的,統御主曾經在他短期的昇華內搬遷過整個星球的位置,使得它過度接近太陽。在最後昇華期間,沙賽德利用崇拜天文的特雷信仰知識,將它搬遷回原有的位置。

司卡德利亞沒有月亮。但當地可以看到一個稱為紅裂(Red Rip)的天文現象,以及寰宇的銀河主體。

羅沙系統 Rosharan System

這個太陽系非常驚人,有著三顆有生命的星球,以及外環的十顆氣態巨星。這個系統也是寰宇的碎神政治重心之一。

距離當地太陽最近的是亞辛,該地目前有人類居住,但沒有碎神。居中的是羅沙,受到了榮譽、培養以及憎惡的影響,且有許多種族居住,例如歌者、人類、無眠者、精靈等等。接著才是布雷司,憎惡的本營,當地並無一般的人類居住。

羅沙這顆行星特別擁有三顆月亮,軌道由於不明原因長得非常怪異。三顆分別是薩拉思(Salas,最早)、諾蒙(Nomon,最大),以及迷辛(Mishim,最暗)。這三顆衛星被當地人稱為三姊妹。

泰爾丹系統 Taldain System

此地是一個雙星系統,由一個巨大的白色恆星與較小的白矮星組成。當地唯一的行星:泰爾丹,位在兩顆恆星的拉格朗日點上(也就是恰好被兩邊的引力牽制住),以至於完全無法動彈,不會自轉和公轉。面向大恆星的就是日面(Dayside);另外一側,由於白矮星被一層微塵環包覆,因此有輻射供給暗面(Darkside)能量,但一直處於昏暗的狀態。

據說暗面的生命力(包括物種與社會)比日面更旺盛,但目前已知的授予,御沙術,位在日面。

泰爾丹有一顆月亮,尼哲達(NizhDa),會以繞著泰爾丹南北極的方向運轉。

卓米納系統 Drominad System

這個星球中的行星都以「環日n星」命名。其中最內側的四顆位於適居帶,至少有三顆星球擁有人類文明;而第一顆,也就是環日初星,甚至有著垂裂點與授予。

環日初星有著一顆月亮,稱為初星首月(First of the First)。

輓歌系統 Threnodite System

這個系統中有著三顆小星球,都以哀歌之類的字詞命名(孤星Monody、哀星Elegy、輓星Threnody)。外環有個大星球,純星(Purity)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雄心並不是在此地死去,而是在寰宇的別處才被憎惡裂解。

納西斯系統 Nalthian System

這個系統中帶有的星球並不多,且只有納西斯(Nalthis)一處有生命居住。有趣的是,納西斯的公轉軌道上有著一處「意識界異常 Cognitive Anomaly」,可能會導致某種一年一度的界域效果。

不同於上述的星球系統,由於《無垠秘典》出版的當下(以及當前)都還沒有出現屬於納西斯的中短篇故事,因此《無垠秘典》中也未收錄這個系統的簡介和星圖。該星圖是在兩年後《破戰者:十周年紀念版》中才公開。目前也沒有專屬於該系統的簡介。

除非特別註明,本頁內容採用以下授權方式: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ShareAlike 3.0 License